本科高職院校協同育人被(bèi)嘲“本升專”這事(shì)該怎麽看?

 教育資訊     |      2022-08-09 11:12:44    |      中芯教育
近日,南京審計大學與江蘇省内一所高職院校聯合培養本科生的項目沖上了“熱搜”。項目因錄取分數比本科院校低,卻頒發與普通本科生無異的畢業證和學位證,引發南京審計大學部分學生不解,自嘲爲“本升專”。無獨有偶,廣東财經大學一協同育人項目也引發熱議。本科高校與高職院校“協同育人”是怎樣的模式?今年廣東高校開設這類項目的情況如何?爲何引來質疑的聲音?應該如何理性看待?羊城晚報記者對此做了調查采訪。


政策
四年全在高職培養,符合條件可獲本科畢業證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從2012年開始組織高職和本科院校開展協同育人試點,目的是爲響應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的需要,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培養經濟社會發展亟需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néng)人才。

今年4月,廣東省教育廳發布《關于開展2022年高職院校和本科高校協同育人試點申報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試點項目共包括四年制本科協同育人項目與三二分段專升本協同育人項目,學生如符合相關條件,將(jiāng)頒發本科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書。

四年制本科協同育人項目方面(miàn),試點本科高校設立項目實驗班,通過夏季高考主要面(miàn)向(xiàng)普通高中應往屆畢業生招生,與本校其他專業同批次錄取,單獨編班。其中,“4+0”試點專業實驗班學生全部四年均在對應高職院校培養,辦學地點在高職院校;“2+2”試點專業實驗班學生前兩年在本科高校培養,後兩年在對應高職院校培養。

三二分段專升本協同育人項目方面(miàn),試點高職院校同樣以該項目實驗班名義,通過夏季高考主要面(miàn)向(xiàng)普高應往屆畢業生招生,與本校其他專業同批次錄取,單獨編班。試點專業實驗班學生按五年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完成(chéng)三年高職學段學習,各項考核合格,并符合相關條件和要求的,獲得試點高職院校普通高職(專科)畢業證書。通過轉段選拔考核合格且符合相關文件要求的實驗班學生進入對口本科高校試點專業學習兩年,如符合相關要求,可獲得試點本科高校普通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通知》還要求,原則上實驗班學生不得轉到其他專業,非實驗班學生也不得轉入試點專業實驗班學習。如該專業未完成(chéng)試點項目試點招生計劃,或試點項目錄取分數線較低,或人才培養質量較差的,2023年不得開展三二分段專升本協同育人項目試點。


盤點

今年廣東13所本科高校開展協同育人項目試點


記者梳理2022年四年制本科協同育人試點名單發現,今年廣東省内共有仲恺農業工程學院、韶關學院、韓山師範學院、廣東醫科大學、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廣東财經大學、嶺南師範學院、嘉應學院、韓山師範學院、廣州航海學院、廣東白雲學院等13所本科高校開展協同育人項目試點。由于大部分高校已開展試點項目一年以上,形成(chéng)了一定的社會認可度,高招排位相對比較穩定。物理類最低投檔排位大緻在13萬-15萬,曆史類大緻在4萬-5萬。

而廣東财經大學今年首次參與協同育人項目試點,開設27個本科試點專業,爲上述13所高校中最多。具體而言,該校共與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等6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展協同育人項目試點,共計招生1320人,物理類大緻排位在10萬-19萬,曆史類排位在5萬左右,藝術類排位在1.1萬左右。

據了解,廣财在遴選出合作高職院校、确定協同培養專業後,與合作院校溝通,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原則,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在招生計劃公布前,組織開展論證研讨,與合作院校共同按照國家标準設置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方案立足區域産業需求,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培養具有新時代思想道(dào)德素質、具備高質量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néng)實踐水平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爲目标,突出強調人才培養過程管理,統一要求教學督導和檢查,統一要求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标準,嚴把出口關,确保協同育人項目人才培養質量。


争議

本科學生質疑畢業證學位證會否貶值


記者在多個社交平台留意到,與南京審計大學情況相類似,廣東财經大學也受到部分學生“本升專”的調侃。有人質疑,協同育人項目投檔線比普通類低了數十分,然而畢業證、學位證無标注“協同育人”(聯合培養)字樣,是否對以相對較高分數考上本科專業的學生不公平?會否導緻本科畢業證和學位證貶值?


記者查詢獲悉,今年廣财協同育人項目分3個科類12個專業組招生,曆史類最高分531分,最低分483分;物理類最高分574分,最低分468分;藝體類最高分512分,最低分485分。該校協同育人項目部分專業組錄取爆冷。有專家分析稱,一方面(miàn)是受大環境影響,财經類專業報考遇冷,而該校協同育人項目大多數專業是财經類專業;另一方面(miàn)是因爲該校第一次開展協同育人項目,由于沒有往年錄取數據參考,很多考生擔心分數線高而放棄靠前填報。因此,今年該校校内培養招生計劃考生和協同育人項目考生錄取分數差距較大。對此,也有網友表示:錄取分數存在一定偶然性,高考中低分投檔“撿漏”現象常見,不必過于苛責。

此外,有網友搬出《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2016年高職院校與本科高校協同育人試點申報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規定——“一所本科院校最多同時與4所高職院校開展試點”,認爲廣财與多達6所高職院校合作,有悖規定。然而,2022年最新的《通知》并未對協同育人試點的合作院校數量作出限制,廣财的申報也獲得了省教育廳批準。

在面(miàn)臨争議的同時,協同育人試點項目獲得不少人支持:“這種協同培養模式是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探索性一步,應該對相關高校多一分理解、包容和支持。”網友Luck等人表示,協同培養的學生主要在專科學校就(jiù)讀,錄取分數不同,享受的資源、環境也有所不同,沒必要對他們不滿。

專家

以高質量育才打破“鄙視鏈”

本科高校把控質量 高職發揮實踐優勢


在“4+0”培養模式下,4年大學生涯都(dōu)在高職院校,是否意味著(zhe)本科院校在管理上“大撒把”?教師授課、畢業論文指導、實習等方面(miàn),哪些和本科挂鈎,哪些又有職業院校特色?


對此,國家督學、廣東韶關學院院長廖益解釋,首先,本科和高職院校協同育人的專業都(dōu)經過省教育部門的前置審查,能(néng)和本科協同培養的高職骨幹專業、特色專業都(dōu)已達到本科培養的資質。此外,本科院校要提供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要對高職院校4年的教學進行質量監控,所用教材、授課提綱、理論教學、師資培訓、考試命題和評分等,都(dōu)由本科院校監督把關,換言之,“是將(jiāng)本科管理延伸到高職院校中”。

職業院校和本科高校在教育教學上有不少相異之處,比如在職業院校中,要求實驗實訓課比例不低于50%,而本科院校則沒有這樣的要求。那麽,協同育人項目如何處理這種差異?對此,廖益介紹,不管是“4+0”還是“2+2”,都(dōu)是按照雙方協商的人才培養方案來組織教學,比如,授課者既有來自本科高校的老師,也有來自高職院校的優秀老師;但即便老師來自職校,也要經過本科高校的審查、培訓,達到本科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後才能(néng)“上崗”。“上高職的課,按照高職要求來上;上本科的課,按照本科要求來上。”廖益說。

而對在高職讀書的“準本科生”來說,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産教融合上别具優勢,大量工學結合的機會對學生提高實踐能(néng)力有著(zhe)莫大幫助。

事(shì)實上,這種協同育人模式一方面(miàn)是爲了更好(hǎo)利用高職資源,另一方面(miàn)也更好(hǎo)發揮應用型本科對職業教育的引領作用。在廖益看來,協同培養的院校之間正通過構建内部有機聯系來保證高職的培養質量,讓雙方合作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既促進本科教育的應用型探索,又能(néng)引領高職教育的提升和改革。




文憑增色或減色

取決于教學育人質量


廣東教育督導學會高等教育專委會理事(shì)長、華南師範大學教授陳先哲指出,協同育人項目引發的争議實質上體現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構和完善過程中的“陣痛”:職業技術本科院校較少,難以滿足學生和家長對本科層次的應用技術型高等教育的需求,轉而采取本科與職業院校聯合培養的方式。他認爲,在相關政策方案的論證和執行過程中也應注意到不同群體的利益和訴求,尤其是合作的本科院校,應當依法依規依情依理辦學,避免政策走形變樣而降低教育質量。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知名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爲,質疑本科與高職院校協同育人模式爲“本升專”,其實是典型的以錄取分數高低評價學曆含金量的唯分數論。事(shì)實上,這種聯合培養會讓一紙本科文憑增色還是減色,取決于教學育人質量。高校不能(néng)隻重視招生、錄取,忽視培養過程以及培養質量的把關。轉變單一評價體系,推進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協同育人項目畢業生對自身認同感與社會、用人單位對其認同度,才能(néng)真正打破學曆“鄙視鏈”。


來源:羊城晚報



分享上面(miàn)的二維碼給朋友,即可直達此頁!